首页 > 凯发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凯发·k8(国际) - 官方网站·一触即发|中国的东风导弹战力到底全球能排第几?美用实际行动表示无法接受!

发布时间:2025-02-22 10:34:11    次浏览

根据《俄罗斯卫星网》在上周对俄罗斯军事专家普卡申科时的专访报道中承认:根据他的研究,中国火箭军已经成为仅次于俄罗斯战略火箭军的全球第二大的战略导弹部队。能够担负从战略核反击到打击战略目标的实际作战任务。虽然外界对中国东风导弹的数量上存在较大分歧,但是并不影响外界对中国火箭军战斗力跃升的判断。要知道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的CEP(圆命中概率误差)也要在1000米以上,而到了现在已经足以摧毁行驶中的航空母舰。全球只有中国展示过有这样的实际作战能力,以前的俄国也进行过类似实验不过并没取得完全成功。因此中国火箭军的东风导弹的战斗力全球第二是实至名归的。不过美国并不想承认这样的事实,甚至可以说是无法接受有人能够在某一领域大规模超越自己。因此,美国正在抓紧部署“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到韩国。这款打着以防御为幌子的新型反导拦截武器,其实主要目标就是为了监控在中国东部发射的所有中远程弹道导弹,从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到东风-41远程洲际弹道导弹,毕竟其AN/TPY-2的X波段雷达具备2000公里的探测范围,虽然美国称韩国部署会进行功率和范围的限制,不过实质上那就是软件上的一个设置项而已,需要时直接由美军远程授权就可以取消。美军还要计划在周边继续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就是针对中国的“东风”导弹雨战略。可以说美军正在也用其实际行动来否认中国东风导弹系统的战斗力,但是似乎弄巧成拙了,美国越担忧说明东风导弹的战斗力技术水平越高。 萨德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萨德是万万不能的。按照美军的设想,部署在韩国的“萨德”和“爱国者”拦截系统将会建立起500到800公里近程弹道导弹和1500公里以上远程弹道导弹的多层拦截体系。而且韩国未来还可以像日本一样购买海基“标准-III”拦截弹,这样可以和“爱国者”组成多层中末端拦截网。目前来看“萨德”主要可能拦截高度40到150公里的弹道导弹,对一个目标进行一般发射2枚拦截弹进行2次拦截。由于“萨德”拦截弹具备能量机动管理能力,曾在2009年实验时,当第一枚拦截弹击中目标把靶弹打成碎片后,第二枚拦截弹按照程序判断应该会自毁,不过第二枚拦截弹却根据弹道计算机的识别及时调整了速度和角度击中了一块飞离很远的大约1平米的碎片,这让外界对“萨德”的拦截能力刮目相看。不过就是这样的拦截水平,美军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萨德”拦截出现失败时,部署在韩国的“爱国者”“标准-III”还可以进行第三次或者第四次拦截,而且“萨德”的拦截距离比较远,就算对方使用核战斗部也会有效防止来袭弹头碎片对目标区域带来可能的危害。“萨德”的指挥系统可以按照1:5的导弹配置来进行联合指挥,甚至还可以加入韩国“世宗大王”级上的MK41发射装置,组成多级反导联合网络。所以表面上美国是部署了一个“萨德”拦截武器到中国周边,实质上部署了一个反导网络的指挥节点。确实能够对中国东风导弹构成实质性的威胁,确实可能会导致一些东风导弹面临失效的问题,不过全部失效那就是大话了。 想要限制东风导弹的战斗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起飞段拦截。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现在的策略其实以美国为主导,率领日、韩组成反导前线。而且根据多方消息来源判断,美国未来还计划在菲部署“萨德”系统,如果说部署在韩国还是针对中俄,这要部署在菲只能是针对中国的核潜艇发射的“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了。美国如此操作,确实让人感到煞费苦心,也是对中国“东风”为首的导弹雨战略的一种畏惧。在刚刚结束的演习上中国甚至实验了百枚导弹联合打击战术,这还没算上从天而降的“东风”导弹。在未来对美国航母战斗群打击中,中国的“东风”导弹将会发挥其最大效果,根据美国现在的测算:在打击航母战斗群的时,东风-21D和东风-26导弹将会组成至少2组打击波次,其中第一波可能是钨合金子母弹头,率先摧毁美军航母的甲板,一颗东风-26上面最多可能会携带超过100枚钨合金弹头,那绝对是对美国航母战斗群的“毁灭之雨”,所以美国必须要尽可能确保自己航母和基地的安全。因为要大规模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争取在东风导弹发射后就拦截它,战斗部不能再入进行打击,这样东风导弹也就失效了,可见美国此举就是针对中国火箭军这个强悍对手专门搞的。 美国致力于对中国东风导弹的反制可谓不遗余力。至于遇到的阻碍则好不在乎,毕竟日本当年面临的压力比韩国还要严重,最终美国仍然部署了2部X波段雷达到日本上。部署在韩国的“萨德”系统将会成为韩、日、美反导拦截体系中的关键能力,能够为韩、日、美三方提供全方位的反导拦截能力。这些好处让马上要驻扎超过60%兵力的美国感到无论投入多少,只要能确保自己的安全,比什么都值。(全球局势战略纵横公众微信号:zhanluezongheng。)